您好!欢迎访问普明传统文化教育中心官网
咨询热线13954138911

普明动态

联系我们

普明传统文化教育咨询中心

邮 箱:15054731@qq.com
手 机:13588881111
电 话:13954138911
地 址: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党家镇龙栖南路(普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学基地)

中国文化的学习要有次第

发布时间:2024-12-10 15:27:55人气:12
孟老夫子讲:“恻隐之心,人皆有之。”每个人都有恻隐之心。他讲过一个著名的故事,一个小孩往井边爬过去,他幼小的身体、心智不足以发现掉到井里的危险,所有的人看到以后都生出怜悯之心,都想去救他,不想让他掉到井里,这就叫恻隐之心。每个人都有恻隐之心。有人讲,犯罪分子有没有恻隐之心?犯罪分子也有恻隐之心。很多所谓的犯罪分子可能对别人的生命有伤害,对社会公共秩序有破坏,但是对自己的亲人、孩子依然在履行为人父母、子女的责任,这就是他的恻隐之心。所以,“恻隐之心,人皆有之”是孟老夫子在诠释“人之初,性本善”、人的本性本善时,讲的一些案例和教诲。

一个本性本善的人,一个自性本来就光明的人,为什么进入社会生活以后却如此坎坷,甚至有的人逐渐沉沦堕落、惨不忍睹?原因在后面这句话:“苟不教,性乃迁”。没有不断地学习,没有接受教的影响。怎么来教很重要,中国的儒家经典《中庸》讲:“天命之谓性,率性之谓道,修道之谓教。”教,就是要修道,要不断修行,修正自己的言语举止,让自己的思维、言语、行为、整个的人生价值观符合天性、符合道。如果停止学习和教化,便会“苟不教,性乃迁”。
我们看孩子也是这样。孩子生下来很纯洁美好,但是如果我们放养不管,任由他自生自灭,他以后会出现巨大的逆差和反差,甚至变化得出乎我们意料之外。我们也 看到这样的故事,“狼孩”没有受到人的养育,没有受到人的伦理道德、人格教化,跟着狼母亲、狼群一起生活,他就变成像狼一样的生活方式、行为方式甚至思维方式。所以,教特别重要。
到底要教什么?怎么教?“教之道,贵以专”,一门深入,认真把一门技术好好学下去,把一项工作认真做好。在这个过程中,学会专注,学会一心一意,学会全心全意,学会尽心尽力。从而在一个领域,不断的学习,不断的成长,不断的突破,成为专家,让我们一个平凡的人也能活出不平凡的人生。
“人之初,性本善,性相近,习相远。苟不教,性乃迁,教之道,贵以专。”我们用这句话来观察日常生活,也能够看到许许多多值得反省的成功和失败的案例。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很相似,从遗传学的角度来讲,我们每个人的遗传基因大致都是相同的。任何一个物品,其实你仔细观察也是这样的。万物各有各的性向,各有各的特征,这些特征也是可以归类的,有它共同的属性。但是也有不同,人也是这样。我们作为人,有相同的东西,也有不同。这个不同,会对我们后天产生重大的影响。
我们仔细观察,对人生命产生影响的有哪些因素?首先,我觉得是先天的因素,是与生俱来的东西。与生俱来的,有本性本善的恻隐之心、同情心、同理心、爱亲人之心。这是与生俱来的好的地方,也有与生俱来的不好的地方。并不是说,与生俱来的都是好的。有的可能生下来就比较自私,生下来就比较刻薄,生下来就会嫉妒。也有的孩子生下来就宅心仁厚,生下来就知道礼让、忍让、谦让、敬让,生下来就不争、不抢、不斗,就愿意把好的东西让给别人。他可能就显发出来对物欲没有什么强烈的追求,对名也没有什么强烈的感受。有的人可能生下来之后,虽然很小,但是对名、对利的感觉就特别的强烈,愿意花天酒地、吃喝玩乐。所以我们就看,他生下来的时候,其实人的禀赋、秉性并不一样,从他的性上来讲,虽然每个人的天性都是善良的,但是显发出来的东西,程度不一样。有的人与生俱来的美德显发出来了,还有的人隐藏在与生俱来的陋习之下,被追名逐利的不好的习气、习性所左右和控制。有一位老先生讲得非常好,他说:“人生下来就容易被欲望所迷所惑。如果不修行,如果停止教化,一定会被欲望所迷所惑,而沉沦在追求名利的欲望当中,不知道回头,不知道自拔。”
我们看到社会现象也是这样的。前几年,国家重视经济发展是一件好事情,带给我们国家物质文明的进步,但是有很多个人迷失在国家创造的物质发展的环境中追名逐利、贪财好色,沉沦在当中。为什么?因为停止了不断的修行。“苟不教,性乃迁”,教就是修行、修道的意思。停止了修行、学习成长、向上成长的过程,他就下滑。学如逆水行舟,修行也如逆水行舟,人生的过程也如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,不往上升,势必往下走。就好像我们的大脑,你仔细观察,如果每天工作很忙,学习安排很紧张,满满的都是做有益的事情,人就不会胡思乱想。但是,无事生非,只要心静下来,没事可干的时候,我们看脑袋里想什么?不是想有意义的事情,就是想无意义的事情。真正能做到不想,是真不容易。做到无思无虑、什么都不想,好的也不想,坏的也不想,把自己清空放空,那是定静功夫,是需要修炼的。定静功夫不够的时候,我们观察自己,脑海里一直是在想问题。这样的话,怎么办?从根本上解,要修定静功夫,让自己心灵回归到纯净纯善的状态,没有执着,没有分别,没有强烈的自我意志,没有强烈的我执我见。把自己清空放空,回归到万缘放下、一尘不起的状态。这是一种非常好的修行方法。
在当今这个时代,修炼的人还是比较多的。通过禅修,通过练习太极拳的放松,通过读书、喝茶、到访名山大川,听一些优美的音乐,参加歌唱会。用高贵高雅文明的文艺欣赏、音乐欣赏等等方式,让自己忘却尘世中各种各样的烦恼,让自己清空,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。如果做不到,忙忙碌碌,没有时间清静下来,怎么办呢?那就要改变自己的环境,让自己的大脑思考有意义的事情,让我们接触有益于身心成长的人,让我们做有益于身心成长的事,让我们想有益于身心成长的规划,让我们说有益于身心成长的语言。这就是孔老夫子给我开的又一个药方:“非礼勿视,非礼勿听,非礼勿言,非礼勿动。”这种方法让不好的东西的干扰降到最低。《道德经》讲:“闭目塞听”、“五色令人目盲,五音令人耳聋,五味令人口爽,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。”让外在对我们身心世界不好的干扰降到最低。用一心为善法,《了凡四训》讲:“一心为善,正念现前,邪念自然污染不上。”用这些方法转换我们的思维,让我们从想那些没用的事情,想那些自私自利的事情,想那些心猿意马、杂想纷飞、心神耗散,包括手机、电脑上的不好的信息,各种各样对身心不利的信息,我们少看或不看,遮断和这些不良信息的连接,让有意义的信息注入到我们生命中。这其实采取的是“为学日益”的方法,因为我们做不到“为道日损”,做不到清空,就先让有意义的事情进入到生活中来影响我们,通过建立良好的思维模式、行为模式、言语模式,从而让我们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幸福快乐的人生道路。
在改变的过程中,长期的修习、一门深入、长时薰修非常重要。“教之道,贵以专”讲的就是这件事情。长时间的熏习会对人产生重大的影响。比如说爱读书,每天都读书,读经史子集,尤其是中国文化的学习是要有次第的,一定要首先学习经典,因为圣人的教诲都记载在经典中,经典的学习会让我们把握住学习的大方向。如果经典学习力不够,直接进入到史子集的学习,可能就会迷失在枝叶花果上,抓不到根本。学习经典引导我们把握住方向以后,进一步学习历史、学习诸子百家、学习历朝历代的文集。这里有很多的智慧,每天长时间学习熏习,“士别三日,当刮目相看”,一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。尤其是我们看有些朋友不爱读书,爱喝酒,爱吃肉,时间长了就变成一个酒肉之人,交往的人也都是酒肉朋友。时间长了以后,人生道路的区别就不一样。
作为领导者也是同样的,要引领团队,引领一方百姓,所以要不断让我们保持向上的精神风貌,不断的修炼自己,不断的学习经典的智慧,不断的提醒自己把握住人生的方向。经典里有许许多多的智慧,不仅能告诉我们怎么教育孩子、怎么改变社会风气、怎么教育百姓,而且确确实实包含着许许多多的治国理政、经营管理的领导智慧。开卷有益,经常的翻阅经典,思考经典中的每一句话,带给我们人生的教义,会有很大的启发。
最好的方法是什么?比如说我们现在有问题,“吾尝终日而思矣,不如须臾之所学也”。打开经典,开卷有益,发现其中的一句话,会对我的心灵产生震撼,就可以掩卷而思。思考这句话在我的生活、工作、学习、人生中怎么去理解,怎么去开启。然后再放放松、打打拳,可能突然之间就有全新的一些感悟。可以把它记下来,也可以把它阐发为生活、学习、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新的价值观,或者一种思想创新,不断指导我们、引领我们向前行。所以中国古人的经典学习法,叫做“学一句,悟一句”、“学一句,做一句”。开卷有益,用这种方法不断的熏陶我们自己


13954138911